杂谈:易地则同之人-《红楼,琏二爷也太卑鄙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唐寅还算争气,十六岁考了苏州府试第一名,有了秀才身份,跟祝枝山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,在电影里叫“江南四大才子”。唐寅十八岁成亲,作为读书人“修身、齐家”都完成了,就等着“治国、平天下”。

    谁知道唐伯虎二十四岁本命年一过,他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场突变。这一年他父亲去世,不久他的母亲也走了,死神却没有走,接着唐寅的妹妹病死,真是一天比一天惨。最后妻子难产,把肚里的孩子一起带走了。唐伯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停的办葬礼,办到家里只剩他和弟弟唐申,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说,谁敢比他惨啊!可惨的还在后头。

    亲人相继去世,生活孤独、家境衰落,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,唐伯虎守孝期间潜心读书,准备科考。守孝期满又续娶了老婆,眼看乡试就要举行,唐伯虎又出事儿了。乡试之前还有一场资格审核考试,合格者才能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。唐寅在资格审核考试期间跟朋友喝酒嫖妓,被人告发,提学御史取消了唐寅的乡试资格。

    后因苏州知府爱惜人才,苏州的名士,唐伯虎朋友文徵明的父亲文林等人为唐寅求情,他才有机会参加乡试。二十八岁的唐寅考了应天府乡试第一名,“解元”。应天府统辖南直隶,相当于现在江苏、安徽、上海,两省一市的高考第一。人生大起大落来的太快,真是春风吹又生啊!

    唐解元变本加厉的流连欢场,放纵生活,老婆劝,他不听,老婆又怕他将来当了大官,三妻四妾不要自己,毕竟能有好的物质生活也是一辈子,就忍气吞声,不敢再劝。他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,也来规劝,祝枝山对唐寅说,一时的得意千万别太张狂。文徵明也劝他,他不但不领情,还要与文徵明绝交。

    唐解元春风得意马蹄疾,进京参加会试,从苏州往北走,路过无锡,到了江阴。有个乡试考场上认识的人请他吃喝玩乐,那个人叫徐经,他夸唐伯虎文**华,乡试中了解元、会试必定中会元,还要跟唐伯虎结伴而行。

    唐伯虎当然高兴啊!徐经跟刚说过的倪瓒出身差不多,也是富N代,家里建有“万卷楼”,各种典籍、名家名作都有,徐家不仅在江阴有钱有势,在京城也有很多亲朋故旧,有徐经跟着,吃喝玩乐有徐公子买单,不但省了路费,还能结交不少人脉关系。

    如今,读书的学生上名牌学校,除了有利于学本事,还可能接触到条件比自己优越的人,在未来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帮助。唐伯虎当然明白这一点,但是,有利就有害,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场突变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